1997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對于那年10歲的我來說,我三件事一直記憶猶新,一是鄧小平去世、二是香港回歸、三是父母外出打工,把我寄宿在了我外婆家。于是“三起三落”、“一國兩制”、及對父母的思念就烙印在了我的記憶里。
隨著閱歷記知識面的加深,慢慢的對鄧小平有了更深的認識。我覺得小平波瀾壯闊的一生,激勵他不斷前行的就是夢想。小平的夢想是什么?在一次鄧小平在和弟弟鄧墾的一次長談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國家發(fā)展了,我當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就行了。”雖然這句話不及“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傳誦更廣,但卻足以看出鄧小平一個簡單而樸素夢想。是這樣的夢想讓小平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越挫越勇,是這樣的夢想讓小平從1931年 “左”傾路線的迫害到“文化大革命”批判和斗爭,再到 “右傾翻案風”被撤銷黨內(nèi)外一切職務的“三起三落”巨大挫折中始終都能以一顆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可在我們現(xiàn)實的生活工作中,似乎夢想離我們已經(jīng)很遠了,我們害怕困難,害怕吃苦,受不得委屈,于是給了自己萬般借口與理由。于是夢想被磨滅了,我們行尸走肉的活著。就如周星馳電影臺詞所說“做人如果沒有理想,跟咸魚就沒什么區(qū)別”,我們需要凱魯亞克說到的這樣一句話“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激發(fā)正能量,去激勵自己去追逐夢想。
前段時間,熱播的《歷史轉(zhuǎn)折中的鄧小平》主要對改革開放做了細膩的描述,讓我對小平同志又有了更深的認識。改革是什么?我在百度百科里面看到了這樣的定義:“對舊有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上層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調(diào)整。”就我的理解來說,改革就是要“革”掉舊的、錯誤的甚至于一部分人的命與利。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留下的一堆爛攤子,不僅僅表現(xiàn)在物質(zhì)的匱乏,更體現(xiàn)在思想上的教條和僵化。這時候的改革,成敗難料、個人命運難料。試想戰(zhàn)國時的商鞅、吳起;宋代的范仲淹、王安石;明代的張居正、清代的洋務派以及戊戌變法。改革人雖不同,但命運大庭相徑。我想這小平同志知道這些改革派的結(jié)局的,但他依然頂住萬千壓力,去“摸著石頭過河”,去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于沖破觀念束縛,敢闖敢試,為中國譜寫新篇章。所需要的勇氣和面對的壓力是無可估量的。我佩服他的勇氣與魄力。
最近看了《陳云全傳》,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閱讀到陳云從礦石、焦炭,耐火材料、冶煉、運輸?shù)任鍌€方面來說明當年鋼鐵指標的經(jīng)典的務實小故事;陳云這樣務實的精神正與鄧小平被批判的時賦閑在家鼓勵子女靠真本事吃飯不謀而合。在小平度出來工作時決然表示:“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tài)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chǎn)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這樣發(fā)自肺腑的話把共產(chǎn)黨人的這一務實精神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個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在關(guān)于文化大革命的評價時沒有全盤否認毛主席,而是對毛主席的功與過做了實事求是的評價。正是以鄧小平為首的共產(chǎn)黨人的務實與擔當,才會有中國改革開放激蕩人心的篇章,才會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舉世矚目,才會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天辟地的偉業(yè)。
夢想、改革、務實.......我明白了97年鄧小平去世時那一個多小時新聞聯(lián)播,明白了為什么香港可以回歸祖國,明白了10那年父母的選擇與期待。以鄧小平為首的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永遠黑夜里的啟明燈,照亮著我們前行。(市場部 陳波)